自适应手机版响应式新闻资讯类织梦模板

扶贫更要扶起灵魂

教育新闻 2018-06-21 19:07114网络整理admin

  经常有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带着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到学校去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这本身是好事,只要资助动机是纯粹的,救助的物品是孩子家庭需要的,能为孩子所在家庭解决实际问题。但今年六一慰问时的一个场景触动了我,让我的想法有了改变。

  六一前夕,县妇联和关工委一起到农村去慰问,他们带了玩具、图书和日常用品给孩子们,还专门给几个家庭贫困的孩子带了书包、玩具等。孩子们见到叔叔阿姨给送来的六一礼物时都欢呼雀跃,高兴地讨论着自己希望得到的礼物。那眼神、那笑脸让我们每个人都跟着愉悦。但在给几个孩子赠送礼物时,我举着手机拍照,想要留个纪念,透过拍照的手机屏幕,发现孩子们脸上不是闪动着喜悦的神情,而是一脸木讷,眼神都是呆呆的,甚至是空洞的,突然间我的心被刺了一下,手机放了下来,没有拍这张照片。因为这一张照片中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接受礼物的神情差别太大了。是什么让孩子失去了笑容?仅仅是贫困吗?

  如果说仅仅是贫困,那么在国家贫困县,在物质条件还不如我们的地方,新闻资讯,孩子们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他们一样有灿烂的笑,有清澈如水的眼神,有看到喜欢的玩具的喜悦,而我们孩子的这一切哪儿去了?这绝不仅仅是因为贫困。

  随着国家扶贫力度的增加,公益力量开始更多关注贫困家庭的孩子,希望能更多地帮助他们,这确实是好事。很多孩子也因为这些帮助完成了学业,并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回报社会。但就像这几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自尊心比较脆弱,而资助者在给予孩子们帮助和救助时,一次次要求与他们合影,或按其要求举行捐赠仪式,孩子们在屡次被“额外”照顾后自尊心更加脆弱。资助者无心,但被资助孩子却可能从心里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学业的。他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自卑,生怕自己哪儿做错辜负了这些好意。于是,这些孩子越来越在意别人怎么看,别人想让“我”怎么办,慢慢失去了自我。他们的脸上也就失去了这个年龄段该有的童真和笑容。

  该用什么方式帮助孩子?先应该考虑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让孩子们既能得到物质资助,又把资助背后的善意装进心里,把善意转化为成长的力量。应该考虑到孩子们所处的年龄正是成长中的敏感期,资助方式可以低调一点,让孩子们不要因为资助而内心不安,失去了自信。甚至可以变换一下方式,让孩子们用力所能及的付出去交换,比如变成一场比赛的奖品等。在物质资助的同时,更要给予孩子精神方面的指引,因为只有精神富裕了,才能彻底告别贫困。

Copyright @ 2011-2018 85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12346678

站长统计代码放在此处

联系QQ: 979807449 邮箱地址:979807449@qq.com